当金秋的风拂过校园,重阳便带着醇厚的意蕴悄然而至。重阳不只是敬老的传统符号,更是一场与文化、与成长的深度对话。翻开一本本经典书籍,便是开启一场特别的“重阳之约”,我们能从文字里读懂古人“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绵长思念,也能在典籍中领悟尊老敬贤的千年传承。这个重阳,让我们以书为媒,在墨香中赴一场文化之约,于阅读里收获温暖与成长。
【书名】:《重阳节》
【作者】:张晓华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6月
【ISBN】:978-7-5006-7537-2
【索书号】:K892.1/Z212
【馆藏地】:图书馆四楼
【内容简介】: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形势下,我们从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意义重大。
【推荐理由】: 本书是研究重阳文化的权威专著,从学术角度系统剖析重阳的起源、习俗与文化内涵,能让读者全方位、深层次地理解重阳文化的底蕴。可助力读者精准把握节日精神内核,以深度的文化认知,共赴重阳的文化传承之约。
【作者简介】:张晓华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主编,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工作。为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传播与价值挖掘作出了显著贡献。
【书名】:《节日风尚:文化的记忆》
【作者】:王彦章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6月
【ISBN】:978-7-312-04375-8
【索书号】:K892.1/W419
【馆藏地】:图书馆四楼
【内容简介】:岁时节庆活动,是我国古代社会人民物质生产活动与精神生活的产物,同时,它又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活动起着强化、催化、序化的作用。这些社会生活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色彩缤纷的繁盛景象,同时又彰显出昭穆有序、各循其规、各行其礼的特色。
【推荐理由】:书中以生动漫画和通俗文字系统解析重阳节的登高、赏菊、敬老等习俗及文化内涵,能让读者轻松且深入地理解重阳文化的记忆与传承。该书对重阳文化的趣味解读,可助力读者在节日里快速把握敬老爱老的文化精髓。
【作者简介】王彦章,安徽省历史学类专业合作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清代政治制度史、中国民俗文化等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版《清代奖赏制度研究》《世说清语:清朝生活图志》《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等图书8部。
【书名】:《秋园》
【作者】:杨本芬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ISBN】:978-7-5596-4066-6
【索书号】:I247.57/Y141
【馆藏地】:图书馆四楼
【内容简介】:《秋园》讲述了一位普通中国女性秋园坎坷的一生。她生于1914年,经历了战乱、饥荒等时代苦难,从大家闺秀沦为农妇,却始终坚韧地生活。作者杨本芬以女儿的视角,用质朴而深情的文字,还原了母亲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生、养育子女的故事,展现了平凡人身上的伟大与温情,也折射出一段被忽视的历史侧面。
【推荐理由】: 书中秋园一生的坚韧与温情,恰似重阳所蕴含的敬老与生命韧性的内涵,《秋园》对母亲一生的回望,是一种特殊的“寄情”,可让读者在重阳时节,借由书籍感受对长辈的敬意与对生命传承的思考,
【作者简介】:杨本芬,1940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7岁考入湘阴工业学校,后进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毕业即下放江西农村。花甲之年开始写作,在《红豆》《滇池》等刊物上发表过短篇小说。
【书名】:《外婆的道歉信》
【作者】:[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ISBN】:978-7-201-11669-3
【索书号】:I532.45/B044
【馆藏地】:图书馆四楼
【内容简介】:七岁的爱莎有个特立独行的外婆,外婆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带她认识世界。外婆去世后,留给爱莎一项任务——给七个“仇人”送道歉信。在送信过程中,爱莎逐渐发现外婆那些看似疯狂行为背后的温柔与善意,也揭开了一个个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
【推荐理由】:书中外婆对爱莎的独特关爱,契合重阳敬老感恩的内核,能让读者在阅读中重温长辈带来的温暖与力量。书中通过道歉信串联起的爱与宽恕,恰似重阳以真情连接彼此的寓意,是一部能让读者在欢笑与泪水中感受温暖的作品。
【作者简介】:[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1981年出生于瑞典赫尔辛堡,以撰写博客和专栏起家。《外婆的道歉信》是巴克曼的第二本小说,在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巴克曼因此成为2016年瑞典年度作家。
【书名】:《我与地坛》
【作者】:史铁生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ISBN】:978-7-0201-0052-1
【索书号】:I247.7/S588
【馆藏地】:图书馆四楼
【内容简介】:书中以作者在地坛公园的长期驻足为线索,一方面讲述了自己双腿瘫痪后,在地坛的寂静中对生命、命运的深沉思考;另一方面细腻描绘了与母亲之间复杂的情感,展现了母亲在他绝望时的默默付出与伟大母爱。是一部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经典散文作品,引发了无数读者对生命意义的共鸣与思考。
【推荐理由】:书中史铁生对母亲的深情追忆,满含对长辈的感念与生命的敬畏,契合重阳敬老感恩的内核,能让读者在节日里体悟亲情的深沉与珍贵。作者在地坛对生命意义的哲思,与重阳登高怀远意境相通,可助读者在节日中对生命传承、人生价值进行深度思考。
【作者简介】:史铁生,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赴延安乡村插队务农,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长篇随笔《病隙碎笔》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编辑:常艳红
初审:王芙蓉
复审:靳丽娟
终审:方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