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有齐白石九旬画作《松鹰图》。
鲁迅美术学院图书馆最引以为傲的宝贝正是那些珍贵的书画藏品,其中收藏年代最早的真迹是明代作品,如陈继儒的《书法手卷》等。而在近现代诸多名家中,该校收藏了齐白石先生30多件作品,齐白石还专为该校创作了巨幅《松鹰图》。据介绍,当时93岁高龄的齐老先生共为鲁美完成13幅画作,《松鹰图》即是其中之一。《松鹰图》纵高丈二,气势雄伟,笔墨苍劲老辣,极具洒脱恣肆之态。画面上一只老鹰傲视青空雄踞松干之上,其下旁伸一棵倒垂的松枝,雄鹰激越而稳重、松枝浪漫而多姿,一种顶天立地、高瞻远瞩的主题突出而显著。
沈阳音乐学院:有明代刻本《琴谱大全》
沈阳音乐学院藏着一套明代刻本——《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全书共十卷,2010年入选了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该琴谱大全的作者是杨表正,生于明正德15年(1520年),是我国明代音乐史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音乐家,江派古琴艺术的杰出代表。该书前半部记述从黄帝起,包括孔子、诸葛亮、李白等130多人历代圣贤名人琴学的成就、音乐论述及他们的音乐典故;记述“琴学须知”、“辨琴杂说”等琴学、琴法理论。后半部是《琴操》的曲谱,收入包括屈原的《离骚》、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等102首历史名曲名词。每一首都有曲和词并行间隔配对。该书的出版备受音乐界的赞赏,认为“其文之粹,如金之精,如玉之润”,此后的操琴者都按《琴谱大全》所指,遵循奉行。
东北大学:有套《中华再造善本》
说起《中华再造善本》虽然听起来是“再造”,但同样价值不菲,可以说它是集全国各地珍稀古籍善本的大成之作。为了克服“藏”与“用”的矛盾,2002年5月,国家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启动实施“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其目的是利用现代出版印刷技术,把我国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以及高校、科研图书馆、乃至博物馆的珍贵古籍善本加以遴选,仿真影印,统一装帧,适量出版,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平时难得一见的宝贵资料。据悉,“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一期工程《唐宋编》和《金元编》历时5年已出齐,共758种、1394函、8990册,二期工程选目主要以明清两代珍稀古籍为主。两期总为1300余种。珍罕典籍《中华再造善本》后来陆续收藏在中国百所高校内的图书馆,而沈阳仅东北大学有这套典籍。
中国医科大学:馆藏的《仲景全书》世存仅两套
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的这一套《仲景全书》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开美的仿宋刻本,入选了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目前,这套《仲景全书》完整保存下来仅有两套,另一套则保存在台湾故宫馆,因其中《伤寒论》部分被认为是现存最接近北宋本的版本而受到重视。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孙晓丹老师介绍,馆内部分古籍上都标有“满洲医科大学图书”字样的红色印章,这是因为当时在奉天(现沈阳)日本建立了满洲医科大学,收藏了有中、日、韩三国刻板的中国医药古籍,据记载满洲医科大学所藏中医药古籍已达8060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医科大学接收了部分古籍图书。目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收入了中国医科大学馆藏图书的五部古籍,其中《大德重校圣济总录(二百卷)》是元大德三年至四年(1299~1300)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刻本,这是一部医方书,收医方近两万,内容异常丰富。不过现存的古籍均有残缺,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收藏了其中十卷,都属于孤本。
辽宁中医药大学:有1479年的孤本《杂病治例》
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杂病治例》,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医籍考》等多部文献中均有记载,然流传极少,明清以来医籍亦未见引用。《杂病治例》一书,刊刻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特别的是该书中有多处日文批注,推断曾被日本学者收藏,几经辗转,该书经专家论证属孤本。现该书与其姊妹篇《伤寒治例》一并收藏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已有12种古籍进入辽宁省珍贵古籍行列,现有古籍线装图书18468册,3287函,其中善本图书646册,且中医中药方面古籍图书数量约占全部古籍数量的五分之四。目前,图书馆针对古籍图书数字化管理,建立古籍目录库。
鲁迅美术学院图书馆的老师介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或学生有组织的情况下,可以欣赏名家藏品,但单个的学生无法看到。另外该校每两三年会举行一次晾展,全体学生都可以看。
东北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表示,珍贵古籍平日不会出借,但学校会在每周二下午对古籍开放,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借阅。
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负责古籍的老师称,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借阅不了古籍图书,由于馆存古籍的保护极为严格,普通的借阅会损坏古籍。不过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图书馆收藏了部分古籍的现代版本或者是缩印版,如果有需要的师生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借阅。